【制藥網 產品資訊】近年來,ADC藥物呈現(xiàn)火爆之勢,海外合作熱度持續(xù)高漲。據浦銀國際證券統(tǒng)計,2021年至2024年11月底,國產ADC藥物領域BD交易總額已超400億美元,包括科倫博泰在內的ADC藥物企業(yè)實現(xiàn)了2筆以上的交易,超過50%的授權交易的首付款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科倫博泰、百利天恒、榮昌生物等代表性國產ADC藥物的交易金額均超10億美元。這些數據的背后可見ADC藥物市場空間加大,同時也顯現(xiàn)了中國創(chuàng)新藥企的研發(fā)實力逐漸受到認可。
目前,在國內獲批上市的ADC藥物已經多達10款,此外,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國產ADC新藥研發(fā)共519項,進入臨床的國產ADC共155項。
據悉,2025年將迎來一批新款ADC藥物,分別是科倫博泰的博度曲妥珠單抗(靶向HER2)、恒瑞醫(yī)藥的瑞康曲妥珠單抗(靶向HER2)、樂普生物的維貝柯妥塔單抗(靶向EGFR)、Therapeutics/瓴路藥業(yè)的泰朗妥昔單抗(靶向CD19),均已在國內遞交上市申請,有望在2025年獲批上市。
其中,恒瑞子公司蘇州盛迪亞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研發(fā)的瑞康曲妥珠單抗12月份已被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擬突破性治療品種公示名單,該藥物在治療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表達的鉑耐藥復發(fā)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fā)性腹膜癌方面的潛力得到了認可。該產品已有六個適應癥獲得突破性療法認定。
樂普生物的維貝柯妥塔單抗9月擬納入優(yōu)先審評,適用于既往經至少二線系統(tǒng)化療和PD-1/PD-L1抑制劑治療失敗的復發(fā)/轉移性鼻咽癌患者。該藥的分子設計使其有潛力擴展至包含更廣泛的EGFR過度表達的癌癥類型,并且有潛力克服因常見突變導致的多種不同類型耐藥。公司2024年半年報顯示,該產品針對鼻咽癌適應癥已經獲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
瓴路藥業(yè)的泰朗妥昔單抗12月獲批上市,單藥治療復發(fā)/難治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據悉,泰朗妥昔單抗是國內頭個申報上市的靶向CD19的ADC藥物,同時也是頭款獲得美國FDA批準的靶向CD19的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瓴路藥業(yè)與ADC Therapeutics成立的合資公司瓴路愛迪思擁有該藥在大中華區(qū)和新加坡的權益。該產品由ADC Therapeutics研發(fā),2021年4月23日獲得FDA的加速批準,用于治療至少接受過2線及以上系統(tǒng)治療的復發(fā)或難治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成年患者,包括非特定類型的DLBCL、低分化淋巴瘤轉化的DLBCL和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2022年12月,其又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附條件批準。
值得一提的是,賽道日益“內卷”是業(yè)內所擔心的。有報告顯示,目前至少有1400項ADC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民生證券研報顯示,HER2、TROP2和CLDN18.2是ADC研發(fā)聚焦的熱門靶點。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國內ADC在研藥物有超過60個靶向HER2。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業(yè)內認為選擇驗證過的靶點可以利用已有的臨床數據和研究成果,降低研發(fā)風險。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