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計數(shù)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條件下生長的嗜溫細菌和真菌的計數(shù)。
當本法用于檢查非無菌制劑及其原、輔料等是否符合相應的微生物限度標準時,應按下述規(guī)定進行檢驗,包括樣品的取樣量和結果的判斷等。除另有規(guī)定外,本法不適用于活菌制劑的檢査。
微生物計數(shù)試驗環(huán)境應符合微生物限度檢查的要求。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響供試品中微生物的檢出。單向流空氣區(qū)域、工作臺面及環(huán)境應定期進行監(jiān)測。
如供試品有抗菌活性,應盡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試品檢査時,若使用了中和劑或滅活劑,應確認其有效性及對微生物無毒性。
供試液制備時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劑,應確認其對微生物無毒性以及與所使用中和劑或滅活劑的相容性。
計數(shù)方法
計數(shù)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過濾法和zui可能數(shù)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 簡稱 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計數(shù)時度較差,但對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試品,M P N法可能是更適合的方法。
供試品檢查時,應根據(jù)供試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標準等因素選擇計數(shù)方法,檢測的樣品量應能保證所獲得的試驗結果能夠判斷供試品是否符合規(guī)定。所選方法的適用性須經(jīng)確認。
計數(shù)培養(yǎng)基適用性檢査和供試品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微生物計數(shù)中所使用的培養(yǎng)基應進行適用性檢查。
供試品的微生物計數(shù)方法應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以確認所采用的方法適合于該產(chǎn)品的微生物計數(shù)。
若檢驗程序或產(chǎn)品發(fā)生變化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計數(shù)方法應重新進行適用性試驗。
菌種及菌液制備
菌種 試驗用菌株的傳代次數(shù)不得超過5 代(從菌種保藏中心獲得的干燥菌種為第0 代),并采用適宜的菌種保藏技術進行保存,以保證試驗菌株的生物學特性。計數(shù)培養(yǎng)基適用性檢查和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用菌株見表1。
菌液制備 按表1 規(guī)定程序培養(yǎng)各試驗菌株。取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yǎng)物,用PH7.0無菌氣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0.9%無菌氣化鈉溶液制成適宜濃度的菌懸液;取黑曲霉的新鮮培養(yǎng)物加人3?5ml含0. 05% (m l/m l)聚山梨酯8 0的pH7_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0.9%無菌氣化鈉溶液,將孢子洗脫。然后,采用適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懸液至無菌試管內,用含0. 05%(ml/ml)聚山梨酯8 0的pH7. 0 無菌氣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0. 9%無菌氣化鈉溶液制成適宜濃度的黑曲霉孢子懸液。
菌液制備后若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 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C,可在2 4小時內使用。黑曲霉孢子懸液可保存在2?8 ° C ,在驗證過的貯存期內使用。
陰性對照
為確認試驗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應進行陰性對照試驗,陰性對照試驗應無菌生長。如陰性對照有菌生長,應進行偏差調查。
培養(yǎng)基適用性檢査
微生物計數(shù)用的成品培養(yǎng)基、由脫水培養(yǎng)基或按處方配制的培養(yǎng)基均應進行培養(yǎng)基適用性檢查。
按表1 規(guī)定,接種不大于lOO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置表1 規(guī)定條件下培養(yǎng)。每一試驗菌株平行制備2 管或2 個平皿。同時,用相應的對照培養(yǎng)基替代被檢培養(yǎng)基進行上述試驗。
被檢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平均數(shù)與對照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平均數(shù)的比值應在0.5?2 范圍內,且菌落形態(tài)大小應與對照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檢液體培養(yǎng)基管與對照培養(yǎng)基管比較,試驗菌應生長良好。
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
1. 供試液制備
根據(jù)供試品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性,采取適宜的方法制備供試液。供試液制備若需加溫時,應均勻加熱,且溫度不應超過45#C 。供試液從制備至加人檢驗用培養(yǎng)基,不得超過1 小時。
常用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如下。如果下列供試液制備方法經(jīng)確認均不適用,應建立其他適宜的方法。
(1)水溶性供試品 取供試品,用PH7.0無菌氣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PH7. 2磷酸鹽緩沖液,或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溶解或稀釋制成1 : 1 0供試液。若需要,調節(jié)供試液p H值至6?8。必要時,用同一稀釋液將供試液進一步1 0倍系列稀釋。水溶性液體制劑也可用混合的供試品原液作為供試液。
(2)水不溶性非油脂類供試品 取供試品,用pH7. 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PH7. 2 磷酸鹽緩沖液,或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制備成1 : 1 0供試液。分散力較差的供試品,可在稀釋液中加人表面活性劑如0 . 1 %的聚山梨酯80,使供試品分散均勻。若需要,調節(jié)供試液p H 值至6?8。必要時,用同一稀釋液將供試液進一步1 0倍系列稀釋。
(3 )油脂類供試品 取供試品,加人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使溶解,或與zui少量并能使供試品乳化的無菌聚山梨酯8 0或其他無抑菌性的無菌表面活性劑充分混勻。表面活性劑的溫度一般不超過4 0 t:(特殊情況下,zui多不超過45°C) ,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進行,然后加人預熱的稀釋液使成1 : 1 0 供試液,保溫,混合,并在zui短時間內形成乳狀液。必要時,用稀釋液或含上述表面活性劑的稀釋液進一步10倍系列稀釋。
(4 )需用特殊方法制備供試液的供試品
膜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剪碎,加P H 7 .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或P H 7 .2磷酸鹽緩沖液,或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浸泡,振搖,制成1 : 1 0的供試液。若需要,調節(jié)供試液p H 值至6?8。必要時,用同一稀釋液將供試液進一步10倍系列稀釋。
腸溶及結腸溶制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加人P H 6 .8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于腸溶制劑)或PH7. 6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于結腸溶制劑),置45X:水浴中,振搖,使溶解,制成1 : 1 0 的供試液。必要時,用同一稀釋液將供試液進一步10倍系列稀釋。
氣霧劑、噴霧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置一20°C或其他適宜溫度冷凍約1小時,取出,迅速消毒供試品開啟部位,用無菌鋼錐在該部位鉆一小孔,放至室溫,并輕輕轉動容器,使拋射劑緩緩全部釋出。供試品亦可采用其他適宜的方法取出。用無菌注射器從每一容器中吸出藥液于無菌容器中混合,然后取樣檢査。
貼裔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去掉防粘層,將粘貼面朝上放置在無菌玻璃或塑料器皿上,在粘貼面上覆蓋一層適宜的無菌多孔材料(如無菌紗布),避免貼膏劑粘貼在一起。將處理后的貼膏劑放入盛有適宜體積并含有表面活性劑(如聚山梨酯8 0或卵磷脂)稀釋液的容器中,振蕩至少3 0分鐘。必要時,用同一稀釋液將供試液進一步10倍系列稀釋。
2. 接種和稀釋
按下列要求進行供試液的接種和稀釋,制備微生物回收試驗用供試液。所加菌液的體積應不超過供試液體積的1%。為確認供試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檢出,首先應選擇zui低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
(1)試驗組 取上述制備好的供試液,加入試驗菌液,混勻,使每lm l供試液或每張濾膜所濾過的供試液中含菌量不大于lOOcfu。
(2 )供試品對照組 取制備好的供試液,以稀釋液代替菌液同試驗組操作。
(3)菌液對照組 取不含中和劑及滅活劑的相應稀釋液替代供試液,按試驗組操作加人試驗菌液并進行微生物回收試驗。
若因供試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較差的原因導致無法選擇zui低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時,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供試%液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如果供試品對微生物生長的抑制作用無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試液可經(jīng)過中和、稀釋或薄膜過濾處理后再加人試驗菌懸液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
3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
供試液接種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 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微生物計數(shù)。若試驗組菌落數(shù)減去供試品對照組菌落數(shù)的值小于菌液對照組菌落數(shù)值的50% ,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
(1 )增加稀釋液或培養(yǎng)基體積。
(2 )加人適宜的中和劑或滅活劑。
中和劑或滅活劑(表2 )可用于消除干擾物的抑菌活性,在稀釋液或培養(yǎng)基滅菌前加入。若使用中和劑或滅活劑,試驗中應設中和劑或滅活劑對照組,即取相應量稀釋液替代供試品同試驗組操作,以確認其有效性和對微生物無毒性。中和劑或滅活劑對照組的菌落數(shù)與菌液對照組的菌落數(shù)的比值應在0 .5?2 范圍內。
(3 )采用薄膜過濾法。
(4 )上述幾種方法的聯(lián)合使用。
若沒有適宜消除供試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對特定試驗菌回收的失敗,表明供試品對該試驗菌具有較強抗菌活性,同時也表明供試品不易被該類微生物污染。但是,供試品也可能僅對特定試驗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其他菌株沒有抑制作用。因此,根據(jù)供試品須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標準和菌數(shù)報告規(guī)則,在不影響檢驗結果判斷的前提下,應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長的更高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若方法適用性試驗符合要求,應以該稀釋級供試液作為zui低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供試品檢査。
4 .供試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表1所列的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用的各試驗菌應逐一進行微生物回收試驗。微生物的回收可采用平皿法、薄膜過濾法或M PN法。
(1 )平皿法 平皿法包括傾注法和涂布法。表1 中每株試驗菌每種培養(yǎng)基至少制備2個平皿,以算術均值作為計數(shù)結果。
傾注法
取照上述“ 供試液的制備” “ 接種和稀釋”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 制備的供試液lm l,置直徑90mm的無菌平皿中,注人15?20ml溫度不超過45*C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瓊脂或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混勻,凝固,倒置培養(yǎng)。若使用直徑較大的平皿,培養(yǎng)基的用量應相應增加。按表1規(guī)定條件培養(yǎng)、計數(shù)。同法測定供試品對照組及菌液對照組菌數(shù)。計算各試驗組的平均菌落數(shù)。
涂布法
取15?20ml溫度不超過4 5C的胰酪大豆胨瓊脂或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注人直徑90mm的無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適宜的方法使培養(yǎng)基表面干燥。若使用直徑較大的平皿,培養(yǎng)基用量也應相應增加。每一平板表面接種上述照“供試液的制備” “接種和稀釋” 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 制備的供試液不少于0.1ml。按表1規(guī)定條件培養(yǎng)、計數(shù)。同法測定供試品對照組及菌液對照組菌數(shù)。計算各試驗組的平均菌落數(shù)。
(2)薄膜過濾法 薄膜過濾法所采用的濾膜孔徑應不大于0.45pm,直徑一般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徑的濾膜,沖洗量應進行相應的調整。供試品及其溶劑應不影響濾膜材質對微生物的截留。濾器及濾膜使用前應采用適宜的方法滅菌。使用時,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后的完整性6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濕濾膜。油類供試品,其濾膜和濾器在使用前應充分干燥。為發(fā)揮濾膜的zui大過濾效率,應注意保持供試品溶液及沖洗液覆蓋整個濾膜表面。供試液經(jīng)薄膜過濾后,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一般為100ml。總沖洗量不得超過1000ml,以避免濾膜上的微生物受損傷。
取照上述“供試液的制備” “ 接種和稀釋” 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 制備的供試液適量(一般取相當于lg 、lm l或10cm2的供試品,若供試品中所含的菌數(shù)較多時,供試液可酌情減量),加至適量的稀釋液中,混勻,過濾。用適量的沖洗液沖洗濾膜。
若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轉移濾膜菌面朝上貼于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若測定霉菌和酵母總數(shù),轉移濾膜菌面朝上貼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按表1 規(guī)定條件培養(yǎng)、計數(shù)。每株試驗菌每種培養(yǎng)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同法測定供試品對照組及菌液對照組菌數(shù)。
(3)MPN法 M P N法的精密度和準確度不及薄膜過濾法和平皿計數(shù)法,僅在供試品需氧菌總數(shù)沒有適宜計數(shù)方法的情況下使用,本法不適用于霉菌計數(shù)。若使用M P N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取照上述“供試液的制備” “ 接種和稀釋” 和“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滅活” 制備的供試液至少3 個連續(xù)稀釋級,每一稀釋級取3 份lm l分別接種至3 管裝有9?10ml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同法測定菌液對照組菌數(shù)。必要時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劑、中和劑或滅活劑。接種管置30?35°C培養(yǎng)3 天,逐日觀察各管微生物生長情況。如果由于供試品的原因使得結果難以判斷,可將該管培養(yǎng)物轉種至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或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在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1?2 天,觀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長。根據(jù)微生物生長的管數(shù)從表3 查被測供試品每l g 或每lm l中需氧菌總數(shù)的zui可能數(shù)。
5. 結果判斷
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過濾法時,試驗組菌落數(shù)減去供試品對照組菌落數(shù)的值與菌液對照組菌落數(shù)的比值應在0 .5?2 范圍內;采用M P N法時,試驗組菌數(shù)應在菌液對照組菌數(shù)的95%置信限內。若各試驗菌的回收試驗均符合要求,照所用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及計數(shù)方法進行該供試品的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
方法適用性確認時,若采用上述方法還存在一株或多株試驗菌的回收達不到要求,那么選擇回收zui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試驗條件進行供試品的檢査。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