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
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采用催化分解法除去殘余臭氧,分解快速、安全、高效;無廢渣、廢水、廢氣等二次污染產生;一體化設計,外觀美型、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安裝僅需1㎡。
下面小編簡單介紹一下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廢水經(jīng)收集系統(tǒng)首先進入調節(jié)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jié),再經(jīng)水泵均勻恒定進入廢水處理反應池,在此需通過pH 控制儀,利用計量泵準確投加 NaOH 藥液,調 pH 值至 6-9 .5之間,同時加入混凝劑 PAC 和助凝劑PAM。在堿性條件下,廢水中的酸被中和,鐵、鎘、銅、錳、鉛等重金屬離子則與 OH-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同時在 PAC 和 PAM 的凝聚和絮凝作用下,反應生成的沉淀物互相凝結,廢水存在的懸浮顆粒。
(1)采用微電解槽。利用鐵碳電極之間形成無數(shù)個細微原電池,將鐵氧化生產亞鐵混凝劑,對于金屬離子以及其他帶微弱負電荷的微粒具有去除作用。
(2)采用pH 調節(jié)池。由于不同時段采用的試劑和產生的廢水 pH 值不能確定,采用全自動酸堿調節(jié)裝置向廢水中投加酸堿,對廢水pH 進行調節(jié),將廢水pH 調節(jié)至中性。
(3)采用沉淀槽。通過加藥裝置向沉淀槽中投加 PAC、PAM,水或液體中懸浮微粒集聚變大,或形成絮團,從而加快達到固-液分離。
(4)采用過濾吸附系統(tǒng),包含砂濾、碳濾。通過過濾吸附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進一步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以及渾濁程度。
(5)污水通過復合式消毒系統(tǒng)進行消毒,殺滅污水中的殘余細菌等,使出水達到排放標準